崇尚文明 追求卓越

ADVOCAT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CIVILIZATIO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诺亚舟旗下西部幼教论坛:追随儿童 · 遇见课程,让课程落脚在儿童发展之上 | WPEF · 课程

时间:2019.12.09


  每一名儿童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和独特存在

  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

  尊重儿童呵护儿童

  是教育的职责

  研究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

  基于儿童立场建构适合儿童生长

  助力儿童发展的课程

  是教育者的义务



  课程是儿童全部幼儿园生活的总和,课程是跑道,是桥梁。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就是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成长。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获得了更多的课程建设自主权,课程构建已然成为幼儿园品质与内涵发展的核心。而幼儿园和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儿童创造自主发展创造的必要条件,并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之愿学、乐学、会学、学好。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在第七届西部幼教论坛中所提到的:“由于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教师的角色转变,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从而也导致了师生关系转变为学习伙伴的关系。”

  中班,做中学《鹌鹑蛋在糖水中会怎样》。第二次实验了,小雨继续她没成功的实验。她用勺子把鹌鹑蛋捞出来放在左手边,用勺子舀了小半勺糖,换筷子搅拌,看看,糖溶化得差不多了,把鹌鹑蛋放到糖水里,立马蹲下身子透过杯子看鹌鹑蛋,还沉在杯底,用勺把鹌鹑蛋捞出,再用筷子搅拌,再放、再看,一沉如故。再捞出鹌鹑蛋,重复前面的一系列动作(程序、糖量几乎一模一样),还是不行,有点急,但还是再继续了两次,一系列动作的程序、糖量仍然没变,只是情绪又显沮丧了些。……却不知道那就是好。她通过表情向教师传递她的急、她的沮丧,教师走过去,蹲下身,看着她的眼睛,坚定地说:“小雨,你真棒,象科学家一样反复做反复做,科学家就是这样的。”小雨看着教师,嘴角上扬起来,有一点自豪地笑了。

  幼儿因为年龄小,存在无限可能性的同时,在生活中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不得不面对诸多问题,呵护儿童同时不能一味的迁就或者简单的顺应,教师在其中需要给予智慧、专业的引导。

  儿童是课程建构的起点,也是归属。在课程建构研究的过程中,若真正站在儿童立场,我们就会体会到,给予幼儿怎样的环境、理念,幼儿就会有怎样的学习和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中,你或许可以试试:给予孩子提供材料和机会,倾听孩子想法;在和孩子互动中,开放式的提问,以研究者的身份与幼儿互动;在“设计与创意”课程,给孩子提供观察发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实现想法;在班级走廊上展示孩子作品,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认可、尊重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基于“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课程的实施需要遵循幼儿自主学习在前、教师有效帮助在后的教育理念,追求课程回归幼儿经验、活动追随幼儿兴趣、环境体现幼儿地位、师幼关系亲切和谐。

  基于此背景,吴亚英园长领衔的“童心解读”名师工作室,近10年来引领常州市幼儿园基于儿童行为观察的项目研究。以此构建了推进园所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建设,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

  支持性课程是一种不过分追求规范性、严谨性的经验性课程,它是体现园本核心理念的胚芽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转变教师观念、追寻幼儿经验、满足幼儿需要、鼓励幼儿学会生活、并在老师的支持下主动和谐发展的园本性课程。

  支持性课程的形态是帮助幼儿自主建构他们需要的课程

  支持性课程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支持性课程改进幼儿在课程经历中的学习方式

  支持性课程鼓励幼儿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支持性课程启发幼儿参与课程计划与进度安排

  幼儿天生就是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人,他们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获取经验、获得成长。在幼儿园支持性课程中,课程建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幼儿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是支持性课程的核心。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小社会,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是幼儿真实的生活。幼儿应是生活的主体,幼儿园是幼儿能够自主地开展属于自己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挥自我主观能力的场所。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课程对于儿童来说就是做符合自我需求的事、做彰显天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挑战的事、做能感到趣味的事,从而更好地为幼儿自主生活服务。所以幼儿园课程应与幼儿的生活联络,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所听、所看、所做及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

  而支持性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追随幼儿经验、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课程。幼儿在前,课程在后,不同的幼儿需要不同的课程,不同阶段的幼儿需要不同的课程,不同班级的幼儿需要不同课程。在众多不同需求的背景下,看见——看懂——支持——……是课程组织的实施路径,它是借助幼儿行为观察与解读,达成幼儿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从幼儿游戏经验生发。幼儿学习不以知识体系架构,而应以经验体系来建构,运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拓展经验。

  运用幼儿资源推进。依据幼儿游戏中获取的经验,运用幼儿的经验资源组织分享与交流,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促进幼儿发展。

  观察解读贯穿始终。在组织路径的各环节,在幼儿游戏中观察幼儿行为、解读幼儿行为形成的原因,在分享交流中运用观察解读信息进行经验分享,在反馈中用观察解读进行评价。

  在观察-解读儿童的实践研究中,当我们只关注意孩子的行为时,就没有看见孩子;当我们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就开始看孩子了;当我们关心孩子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基于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也需不断追问:支持性课程到底是谁的课程?基于谁的需要?如何追寻儿童的脚步?



  ·何为高质量的教育?

  首先,是能够保证幼儿在身体、情感和认知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其次,是既满足幼儿当前的发展需求,也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能够为家长提供教育支持与帮助。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寻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新阶段。课程质量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界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课程质量也是判断一所幼儿园的质量标杆,课程建设还是幼儿园开展工作的核心任务。然而当前我国的幼儿园基础课程建设差异大,模式多,规模性差,现阶段课程建设的困惑困难则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教学资源。

  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就急需每个幼儿园从以下几个点着手:

  课程教材质量:必须涵盖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经验;

  师幼互动质量:应当给予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教育支持;

  生成课程质量:为所有的孩子创造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

  干预课程质量:为发展不利儿童提供特别的发展支持。

  无论基于各种立场、各种背景,归根到底,一切科学的课程规划与创新,无不以追求儿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作为最终的价值定位。课程规划和创新一定不能放弃“儿童中心”的立场。

  所有儿童都有自己创造的能量场,而它所散发出的就是“儿童力量”。我们应该欣赏、呵护和唤醒儿童身上的这种力量,为课程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未来,社会将以迅猛而不可预测的方式发展,未来学校也将改变有边界、标准化、有限选择的学校生活样貌。如果我们现在不创新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不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不重视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怎能适应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如何迎接未来社会对多元人才的期待和挑战?

  教育,终归是要为培养未来的接班人而努力……

  

  //

  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同伴

  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和支持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让儿童有选择

  让课程有儿童

  期待每一名儿童都能真正实现

  自主成长

  ·参考资料

  学校的使命:把儿童放在课程的中央&品质课堂

  课改视角: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徐志国吴亚英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几个关键问题&周兢